陕西众福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陕西众福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陕西华地工程造价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宝鸡众信分公司 陕西宝鸡众信司法会计鉴定所 宝鸡众信会计咨询有限公司 陕西盛源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宝鸡众福信职业培训学校
 
·全部内容
·关 键 字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 找回密码
 
  审计业务
  司法鉴定
  基建审核
  资产评估
  会计咨询
  验证资本
  税收筹划
  资料下载
  杂文精选
  诚信建设公告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阅读新闻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构建文明和谐社会

发布人:成玲侠 发布时间:2011-07-26 17:34:42 点击数:1915  

 

河南二七区区委书记朱是西在河南省第二届传统文化论坛上的发言摘录

(2011年4月28日)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贵宾、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知道,当前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无外乎三种:第一是政府的推动力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我们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政府在推动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我们中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的推动力显得更为重要。第二是市场的推动力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什么是市场经济体制呢?就是以市场为手段来调节资源分配的经济运行方式。我们国家1978年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也正是因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入,才推动了我国30多年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种是文化的推动力文化是推动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有生机、最有持续力的力量。根据这三种力量来看我们国家目前的发展现状,各级政府都在为发展出谋划策,尽职尽责。这一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实际上用一些专家的观点讲,我们国家3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就是各级政府的发展竞赛带来的一种结果。这说明,政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市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力量是天然的,也是没有问题的,而现在恰恰是文化的推动力出了问题。在世界各国包括在我们国家,都是出现了这个问题,文化的推动力显得有点不突出或者有点苍白。文化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简单来说,文化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科技文化比如氢弹原子弹等先进的武器,比如我们日常用的手机电视机等工具,这些都是科技文化的成果。这些东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素质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二是道德文化关于道德文化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作用,有很多人在认识上还不到位,没有认识到道德文化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和力量。纵观人类历史,可以发现凡是文化比较发达的时期都是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快的时期。也可以比较世界各个国家,凡是道德文化做得比较好的地区都是经济社会做得比较好的地区。在西方发达国家,这种发达背后不仅是科技文化的发达,也是意识形态领域里道德文化的发达。去年11月份,我到德国考察学习21天,给我感触最深刻的就是德国的宗教文化。回来以后我写了一个考察报告,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德国是靠宗教来提升其道德素养和整体民族素养的。德国69%的人民是信仰宗教的,每个城市最古老的最好的最有名的建筑都是教堂。去德国旅游或者考察,每到一个城市导游领着你看的最重要景点就是教堂。当前我们国家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人类社会进步中,对文化力量这一块的重视还有待于提升。我们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只一味的搞经济,那是不可能搞上去的。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是一脉相承的。“三个代表”中有一个要求就是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物质经济的扩展。所以我们今天在这里集中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意义重大。在座的各位平时工作都是很忙的,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来学习,我的看法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历经大浪淘沙而经久不衰,极具当代价值

    5000年的云烟,积淀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经典文化;5000年的沧桑,铸就了中华民族刚健自强的优秀品格。孔孟传统、老庄精神,以及后来的佛学思想,彼此促进,相互借鉴,常演常新,一脉相传。这在人类文明史上非常罕见。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都曾出现文化断层,一些古老文化传统在民族文化的冲击下,几乎散灭已尽;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属于比较年轻的一代,但其文化传统同样受到过致命的冲击;唯独中国5000年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经历大浪淘沙而历久弥新、传承至今,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奇迹。这其中,阴阳五行、天人合一、中和中庸、修身克己、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民族精神,恰是中国文化中最具生命力的组成部分,也正是几千年中国发展的重要思想动力之一。这就是我刚才讲的推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力量。一个地方文化力量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形成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构筑文明开放、和谐富足的社会,更需要发扬光大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一)优秀传统文化刺激助推着经济的健康发展。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有机组成,与经济从来密不可分。文化对经济的作用主要通过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来实现,因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种影响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人们对待财富的态度;二是人们对取得财富所付出努力的态度。西方犹太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个层面,他们甚至把对财富的渴望和追求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因此犹太人自古以来就善于经商,富商遍布世界各地。在刚刚公布的世界富豪排行榜上,犹太人的数量还是居第一位的,华人已跃居第二位。中华传统文化侧重于第二个层面,规范人的行为和经济秩序,这就是“规则”。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势下,不正当的竞争、虚假广告、伪劣商品,甚至是权钱交易、贪污腐化、以权谋私等现象已经开始严重危及经济的健康发展,危及着我们社会的文明,危及着我们社会的和谐。在座的各位可能都有这种体会,现在由于我们的道德滑坡,诚信缺失、唯利是图导致的假冒伪劣产品,到处可见,比如三聚氰胺牛奶、瘦弱精、染色馒头等等,屡见诸报端。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已经到了不抓不行的地步。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调查,中国每年因违约、侵权、虚假信息、假冒伪劣、质量欺诈等失信行为,导致经济损失达6000亿元。这个数据只是一个粗略的统计,如果要深一步计算的话,恐怕要远远超过6000亿,因为有些损害损失是无法用经济数据来计算的。我们要纠正这些行为光靠法律法规是不行的。法律法规和道德其实是同一范畴的,都是一个组织系统内部需要人民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准则或习惯。法律是强制性的,道德是自觉性普遍性的,但是再完善的法律体系也不可能把人类社会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事之间的关系都调整规定到位。那么什么力量可以完全把这种关系规定调整到位呢?只有道德。我们现在讲的道德是和我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人最可怕的是没有信仰没有道德。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精神的贫穷、道德的贫穷。我们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了,但是为什么现在吃肉骂娘之类的各种社会矛盾集中爆发?除了有其他因素以外,道德滑坡恐怕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所以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文化的推动力。这些均能在中华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等精髓中找到答案。

    (二)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熏染着政治文明的良性建设。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而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仁的核心是“爱人”,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一些事情感到很不舒服、很不愉快,其根源就在于人与人彼此之间无法建立信任关系。比如说出去旅游,你不大可能让一个你不认识的人来帮你拿私人物品,因为你不能信任他。“仁”这一思想全部是灌输在“礼”的治理方式上。虽然每个朝代统治者都根据实际需要对“礼”有所损益,但无论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还是作为社会约束机制的规范,“礼”的功能从来没有改变过。试想一个两千年封建帝制的泱泱大国就在这样一个精神的引领下治理得井井有条,仅此一点,就值得我们深思。尽管其权力崇拜、等级观念、任人唯亲、唯上唯书、官本位等思想已不具现代价值,但其核心的“和、仁爱、惩恶扬善”等核心思想在构建现代政治文明中不能有丝毫的弱化。我曾给我们的同志讲,学习传统文化一定要加上是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因为实事求是讲,中华传统文化也有其糟粕的一面。

    (三)优秀传统文化粘合维系着社会的和谐关系现代社会在物质文明、科学技术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相伴而来的是人类正面临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心灵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五大冲突,由这五大冲突,也造成了生态、社会、道德、精神以及价值的五大危机。这些冲突与危机时时刻刻困扰着社会、困扰着每一个人,使得人们普遍感觉到不满、困惑、迷茫、焦躁、忧虑、浮躁、抱怨,甚至无所适从,这些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非常严重的不和谐音符,大家可能都有所体会。但这一系列问题均能在我们传统优秀文化中找到答案,至少可以给我们以启示。

    1、“和而不同”是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的基础。

    2、“欲而不贪”告知人们如何对待物质利益。最近有媒体报道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被称为“许三多”,指钱多、房多、女人多,贪污受贿超1.6亿,刷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官员贪腐的新纪录,堪称“新中国第一贪”。这种对待物质的态度是有极大问题的。

    3、“天人合一”告知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

    4、“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的思想,蕴含着深刻的处事哲学。包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都告诉我们遇到矛盾哪怕你只有百分之一的错,也要首先反省自己。而有些同志就是容不得自己出错,一出错就指责别人,一切错都是别人的错。这种态度本身就是错误的。

    5、“性命双修、形神俱养”的思想,告知人们如何才能达到心境平和、淡泊自然的人生境界。

    (四)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哺育着个人的性格品质修身思想在中国有深厚的传统,《四书》的第一本是《大学》,而《大学》一开始就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个条目,并把修身作为根本的一条,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但当今社会,很多人不谈“修身”却大谈甚至歪曲“实现自身价值”。曾几何时,人们失去了平常心、感恩心,为了蝇头小利,兄弟反目、夫妻背叛、子女忤逆,甚至贪污腐败、恣情纵欲。在这些浮躁行为的背后,大都忽视了实现、提高自身价值首先要修身养性,使自己超越心灵的原生状态而进入自觉追求崇高的境界。在这一过程中,自己的“心魔”便成了修身的一大天敌,必须始终“克己”。克己并不是一味的逆来顺受、忍让退避,而是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例如,见义勇为要克服怯懦之心,坚持原则要克服患得患失之心,干事创业要克服懈怠、懒惰之心。“自胜者强”中的“自胜”就是要克己,也只有克己方能不断地超越自己的原有水平。从这个角度讲,克己不是“示弱”,而恰恰是强者的表现,并且这种强大是内心的精神的强大。内心的强大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

    二、二七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动因

    作为5000年瑰丽多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曾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然而,自19世纪中叶到文化大革命,传统文化遭到空前的摧残与破坏,国家发展一度陷于停滞甚至倒退的境地。文革从1966年到1976年十年间,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文化也遭受到严重摧残。直至20世纪90年代,人们才开始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尤其是党的十七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来要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央亦作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政治选择。作为地方党委在践行优秀传统文化中,承担着历史的重任。比如我们刚才所讲的,现在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主旋律,发展就是要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这种幸福生活不仅是指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满足。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我们现在都非常重视政府的推动力,和市场的推动力,而对文化的推动力往往没有重视到。作为地方党委政府我们已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我们把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我们深知,抓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比抓经济工作要难得多,但我们会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动因之一:传统文化本身的魅力所在

    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史,也就是发展和丰富传统的历史。同样,作为凝聚和激励人民重要力量的民族精神也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与培育的结果,是传统文化的结晶。许多历史事实证明,一个国家走上民族振兴,走向现代化,无不是从弘扬民族精神做起。当然,弘扬传统文化,要用辨证的眼光去体会其魅力所在。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传统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周易》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强调人生幸福靠自己去创造。要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这种自信自尊的精神是决不可少的。

    ◆知行合一观中国儒家文化所讲的“力行近于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重知轻”的认识论思想,这与实践品格具有某种一致性。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现现代化,要努力学习借鉴先进的东西,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社会主义实践。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

    ◆重视人的精神生活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内在修养与精神世界,鄙视那种贪婪与粗俗的物欲。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并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对人格的根本要求,这种传统美德,对现代人格的塑造,也是非常可贵的。

    ◆有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今天,一个国家只有走上现代化,国家才会繁荣富强。靠的是一种民族精神,靠的是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诠释了真善美、假恶丑。在祖国博大精神的传统文化里,没有感性上的虚伪做作,没有生活里的尔虞我诈,在朴素的唯物主义面前,人的本性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传统文化里的片言只语,就能让人感受到心灵的激荡,有茅塞顿开的亮堂。

     有较强的历史延伸性。任何先进文化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探其根源,会发现它总是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血肉相连。传统文化是先进文化诞生的摇篮和发展的基础,先进文化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文化延伸。

    动因之二:二七固有的历史文化基因

     ◆中国工人的红色记忆。◆商业改革浪潮的策源地。

    动因之三:各种社会病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普遍感觉到,中国在取得巨大物质成就的同时,社会开始变得浮躁不安,急功近利、蔑视文化、蔑视人们正当的精神追求,企图物化一切的唯金钱观念一度被人们推崇。而这一切归根结底是人的心态和行为所致,迫切需要用优秀传统文化洗涤心灵、规范行为。同时我们进一步从管理学的角度上来讲,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靠文化力的管理,而不是依靠制度的、机制的管理——制度和机制本身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不是依靠权力与利益的被动管理,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要靠文化,让人从被动的管理到自动的接受,这是管理的最高境界。管理者要管住被管理者,现在来看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前者能管住后者的帽子;二是前者能给予后者经济利益。帽子和经济利益这些看得见的手段都是被动式管理,其作用都是有限的,只有文化的管理才是无限的。你通过创建一种管理的系统的组织文化,使人的行为言行能自觉的规范到你的组织系统当中,很自然就会实现你的管理目标。什么是文化?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文化就是一个组织系统内部人们共同的自觉的遵守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则或习惯。它的特点是自觉的、共同的,一种行为规范或习惯。上个世纪90年代,由作者孙云晓写作的一篇对中日青少年进行比较的文章《中日夏令营的较量》。中日青年学生共同参加夏令营活动,活动结束后中国学生所在的场地内垃圾遍地,一片狼藉,而日本学生那里则干干净净,非常有序。从中可以看到,我们的青少年没有形成一种随手捡垃圾,共同维持公共利益与环境的习惯或素质。究其根源这就是一种文化与教育上的差异。广义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思想道德,也包括法律法规,这些都在文化的范畴内。现在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我越来越感觉到管理的重要,你管理一个地区,一个单位非常难,除了客观上制度设计上的问题外,很重要的是我们文化的管理没有跟上,文化的力量没有渗透进去。从理论上讲,如果全球人类都能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能够做到“仁义礼智信”,那军队就不用要了,公检法系统也不用要了,但这是不现实的。人性有两大特点:第一特点人都是自私的,这一点不能改变。但是第二个特点人又是理性的,所以为了大家各自的幸福,我们可以接受教育,做出改变。现在我们的干部建立这样那样的制度,制度再多关键在执行,重在落实,重在成效。制度再多落实不好等于零。而且制度再多再完善也做不到把所有的干部与干部之间的关系、干部与工作之间的关系都协调调整到位。贵在自觉、贵在责任、贵在文化、贵在道德修养,所以我主张要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但是自去年以来我们倡导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成效并不太理想。这一方面是有组织者措施不力的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现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人的思想精神极其麻木,很多人不愿意接受学习,甚至是讽刺嘲笑。我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上还有一些不同看法,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对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反应迟钝态度麻木,对他所不了解不理解的事物活动,就采取否定的态度,更且认为是一种迷信或倒退。这种情况是非常可怕的。尽管如此,我们还要坚定不移的推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

    动因之四:我个人的传统文化的情结

    我本人在大学的时候学的是中医专业。中医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讲究治病要治根治本、标本兼治、天人合一、阴阳平衡。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也非常注重体制、制度建设,用各种制度管人、管事、解决问题。而相对于任何社会的发展,制度往往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况且,即使是再完善的制度,也不可能涵盖所有的领域。那么再退一步讲,制度永远是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种“高压线”,很难从思想水平道德水平这个“底线”上解决问题。而人的思想又像野草一样,如不及时修剪,就会任意滋生而成为“心魔”。人的这种自私性就会体现的淋漓尽致。因此,修身克己就成为成就自己、成就事业的必修课。比如,郑州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城市文明首先是市民的文明,而人的行为又依靠其思想指挥。思想支配行动。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恰恰把修身作为根本,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所以从传统优秀文化中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有时候比制度更根本、更有效。特别是去年3月29日,在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河南省首届传统文化论坛上,听了各位专家的授课,看到老师们发自内心的讲、学员们发自内心的学、志愿者发自内心的服务,我深受震撼。我参加过很多各种各样的活动,但没有一场像这样的发自内心的行为。所以我就提出来要在全区开展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活动。

    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些思考

    学习传统文化学什么?怎么学?学习之后怎么办?这里我从三个层面,与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及各位学员共同探讨。一是学会;二是会学;三是内化实践。

    1、学会。传统文化并非一切都具有现代价值,这需要历史地、辩证地去判断、甄别、筛选,最为关键的是领会其精神实质,学以致用。一是学会做人。传统文化中的“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等处事哲学凝练着深刻的做人理念,应当学有所悟、学有所得。二是学会做事。无论做人,还是做官,其价值最终是要靠做事来体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一系列思想解读了做事、成事的秘诀,应当参悟于胸。三是学会共处。共处、共赢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过去我们常讲,中国人一个人是一条龙,三个人是一条虫,而日本人则是一个人是一条虫,三个人是一条龙。这说明了我们的文化有问题了,不会共处。要多学人之长、多补己之短,包容别人、感恩一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处世智慧。四是学会生存生活,最简单的理解就是生下来、活下去。传统文化积淀的出世入世的生存理念,应当学在心里,行于人生,活出精彩。五是学会发展无论是个人发展、单位发展,还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发展,应当有“止于至善”的追求、“自强不息”的精气神、以及“和衷共济”的团队精神。六是学会快乐。传统文化中的“淡泊名利,生活知足,性格合群,待人和睦”、“名不贪、利不贪,贫也安然、富也安然”“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等处世哲言,正是怯除浮躁,停止抱怨的良药,蕴含着快乐生活、快乐学习、快乐工作的生活哲学。

    2、会学。应当理清学习的心态和目的。一是不功利。不能把学习当成升官、发财的一种手段,不能把学到的一点知识皮毛当作一种谈资。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附庸风雅,关键是对自身的思想要有所启发、有所教诲。二是不浮躁。放平心态,静下心来,才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好,也才能真正除掉浮躁病。三是不跟风。随大流、跟风、没主见地学习传统文化,既学不到真谛,又学不出效果,更达不到修身养性的精神境界。一个人只有在内心深处不功利、不浮躁、不跟风,才能真正把优秀传统文化学好。

    3、内化践行。毛泽东同志讲过: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弘扬传统文化的真正意义就是要内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以提升修养,服务社会,奉献人生。一是学以立德。就是通过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以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尤其作为党员干部而言,修养品德,除了学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以外,还要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二是学以增智。就是通过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增长自己的智慧。虽然知识能解决生存问题,但是唯有智慧才能够促进个人的成功和幸福。据管理学家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智商、情商、健商等几个方面,人的成功因素中情商占的比例是78%。一个人能不能做好事情,能不能在事业上成功,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而现在我们的教育往往是注重对智商的培养,而忽略对情商的培养。这其实就是忽略做人的培养,不会沟通,不会办事。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提高情商的有效载体。三是学以立志就是通过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来树立远大高尚的志向。人类是能够思考的高级动物,人之所以为人的关键就是其有能动性、有高尚的追求。树立高尚的人生追求,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修为了业的生命哲学。四是学以成业就是通过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成就自己的事业。人活着的目的就是奉献社会、享受人生、成就事业。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丰富的修养、立业的人生信仰,是我们提升自身修养,成就事业的理想基石。五是学以造福就是通过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造福人类、造福社会、造福别人、造福家人、造福自己,这是优秀传统文化与我们党远大理想的有机统一,是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终极目的。

    谢谢大家!

            上一条:
            下一条:
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点击交谈 E-mail: shaanxizfx_001@163.com 站长统计
陕西众福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陕ICP备16001187号-1  技术支持:宝鸡市合强软件有限公司